原创/【小楼故事】 作者/刘小楼
青海湖畔
上集
媛媛她爸去世那年,媛媛才两岁。
我20岁认识她爸,21岁嫁给他。和他在一起的那四年,是我这一生中最幸福的四年,从他走了以后,我再也没有遇见过比他更好的人。
那段日子,整个人都是恍恍惚惚的,只感觉天一直黑着,总也不亮。
父母把我们娘俩接回家,片刻不离地守着。
我想过无数次,想追着他一起去。可是看见媛媛,她仰着的小脸还在冲我笑,小手紧紧扒着我的衣角。
我就一次次告诉自己,你还有女儿,你为了她爸爸,也一定要照顾好她,抚养她成人。
媛媛爸是在单位一次事故中因公去世的。
一年多后,我卖掉我们结婚的小房,加上单位给的抚恤金在娘家旁边买了套房。
我是家中最小的,上面有两个哥一个姐。
买房前,二哥和二嫂回来拉着母亲嘀嘀咕咕了半天,母亲一脸为难地看着我。
最后还是二哥和我说,他说我还年轻,以后可以再找一个,要是单身女人带个孩子,以后的日子可怎么办,不如把媛媛送个好人家吧?
二嫂也在一旁帮腔,只是话刚说了一半,看见我像要杀人的眼神,吓得生生咽了回去。
后来,听说二嫂娘家有个亲戚不能生育,想收养媛媛。只是,他们再也没敢和我提起过。
公婆也和我说过,想把媛媛带过去抚养,见我毫无商量的余地,也没再提起。
媛媛就是我的命,是我活在这世上的光。
我在娘家隔壁开了间小卖部,过来过去都是看着我长大的叔叔阿姨。虽说赚不了多少钱,但也够我们娘俩维持生计。
媛媛一天天长大,转眼就上了小学,附近的居民区也都开始陆续拆迁。
拆迁买新房要钱,媛媛以后上大学结婚,也要钱。
小店平时有我妈和大姐照看着,我就跟别人学着做起劳保生意。我家在甘肃兰州,当时附近的乡镇有很多生产劳保的厂。
开始是跟着别人一家家跑单位,零打碎敲地挣点小钱。后来通过大哥的关系,给介绍了几个在青藏地区施工的单位,他们要货量大,结账也利索。
时间久了,不只劳保,煤呀水泥呀,工程配件,他们需要的我都做。
从甘肃省运去青海省,路途遥远,那时的长途运输管理也混乱。
跑长途的大车基本都是私人自己接活,偷货丢货,私改磅票,连车带货都找不着了的事,都时有耳闻。
我要保证进货质量,就花不起钱雇人跟车,于是我一咬牙,决定自己送货。
媛媛那时才小学五年级,特别懂事,每天中午和晚上在我妈那吃饭,吃完饭就回家写作业睡觉。她自己起床,自己打扫卫生,自己洗衣服,脖子上挂着一串钥匙。
除了学习成绩一般,她从没让我操过心。
其实在学习上,我也从没逼过她。
我从小就是,做什么事都挺灵性,但是一到学习上,脑子就犯迷糊。我知道媛媛跟我一样,也不是那种会读书的孩子。
我想,就算媛媛将来考不上,我多花钱也得供她读个大学,不指望她能学出什么名堂,但女孩子多受点教育,自身素质高了总是好的。
所以我越发拼命地赚钱。
起初是借大哥厂里的车,带着一个远房表弟跑。
后来大哥低价转给我两辆车,我又雇了两个司机,更是没白没黑地跑起运输来,自己有货去送,自己没货也替别人送。
就是那段时间,在工区认识了老李。
说实话,跑长途运输,真不是女人干的活。那时的我又脏又粗,手脚满是皲裂,还学会了抽烟。
第一次见到老李,我裹着一件军大衣,头发枯黄,脸膛黑红,手里还夹着半截点燃的香烟。
老李是个黑壮的汉子,高大,寡言。他也是第一次看到开大车跑长途运输的女人,我一说话,他吓了一跳,仔细盯了我俩眼。
他大我六岁,家在青海,和我一样,老家都是陕西的,父辈落户到了大西北。老李心善,听说了我的情况,加上我们又是老乡,所以就一直很照顾我。
他当时也是个部门负责人,经常为了我的事去找人打招呼,开绿灯。有运输的活,他也总是第一个想到介绍给我。
因为认识了他,那些年,在青藏高原跑工区,我着实省力了不少。
工作的缘故,老李常年在外,很少回家。那时他已经离婚两年,有个儿子和媛媛同岁。
媛媛快初中毕业时,供料和运输的活,逐渐不大好做了。
同时我也觉得,姑娘大了,不能总让她一个人在家。于是我转让了手里的几台车,在建材市场附近开了一家劳保店。
而老李,也因为身体不好,没办法在高原长期滞留,申请调回了他家所在的市,离兰州也就二百公里。
老李第一次来兰州,是办事顺路来看我。那是我们在工地以外,第一次见面。
他打电话给我说他来了兰州,我一定要请他吃一顿饭,提前关了店,去市场买菜。我们约好他在我们家附近的一个路口等我。
那天,我开着一辆四处漏风的面包车,老远就看见路口站着个高大的身影,向我这边张望,两只手里竟然也提满了菜。
我忽然就觉得很踏实,那种买菜回家做饭,等着家人归来的踏实。
招呼他上车,一路带着他进了家门。
我进厨房去放菜,再回头时,他已经搬了一只凳子,站上去扭着走廊门上那只灯泡。边扭边说,这灯泡坏了,一会记着下楼去买一个给你换上。
我不是连个灯泡都换不了,弱不禁风的女人,但看着他不声不响地爬高上低,心里也觉得很暖。
那天媛媛放学后,我们在一起吃的晚饭。
老李烧的鱼特别好吃,他和媛媛说着话,问起她的功课,我们像一家人一样,温馨融洽。
他走了以后,媛媛对我说,妈,这个李叔叔人挺好的。
我问她,你从哪就看出来他人挺好的?
她说,反正就是挺好。
媛媛这孩子,平时见了生人,连话都不说,对老李倒是难得的投缘,一点儿都不生分。
那以后,一到周末或节假日,老李就会来兰州。我在店里忙,家里的大事小事,不用说他都会操心。
老李是理工科的大学本科,媛媛的数理化尤其学得不好,老李每周末一过来就给她辅导。每次来手里不是拿着中学复习资料,就是带着光盘给媛媛看电脑。
媛媛要电脑,从去挑选,到买回家里来装好,做系统,都是老李一手给弄的。
我问他怎么对孩子的事那么上心?
他笑了笑,笑完又满是内疚地说,前几年一直在工地上很少照顾家,儿子都快初中毕业了,他都没给儿子看过几回功课。儿子基础差,所以他到处给儿子找复习资料,报培训班,请老师勾题。
老李离婚,跟他常年在外地有关,但也不全是因为这个。他的前妻爱打麻将。属于那种饭可以不吃觉,可以不睡,牌不能不打的人。
老李在工地的时候,儿子常年住在奶奶家。
每次从工地回去,老李都是扔下行李就去买菜做饭,打扫收拾完,接了孩子再去麻将室找他妈。
媛媛中考结束,老李带着我们娘俩一起去青海湖玩,又是骑马,又是烤全羊,媛媛玩得特别开心。
我和老李说把儿子海海也带来,老李挺尴尬地说,怕影响儿子学习,离婚的事一直瞒着儿子。
那时我们已经认识三年多了,我家里人都已见过老李,挺满意,说他人实在。我妈也常问我,准备什么时候把事儿办了,我自己心里也乐意,最主要媛媛也喜欢他。
站在青海湖边,我第一次问他,准备什么时候跟他前妻分家。
他不说话,拉着我往前走,直走到一大片油菜花地旁边,才转过身面对着我:
“小秋,你能不能等我三年,等海海高中毕业考上大学。这孩子我从小就没怎么管过,这几年正是他学习最关键的时候,我不能把孩子耽误了。你要是不愿意也没关系,遇见合适的,你就去。反正,我是认定你了,不会再找了。”
背着光,我看不清他的表情,只能看见他眼神恳切。他身后,一大片金黄色的油菜花,开在湛蓝的青海湖畔,美丽极了。
我自己是个母亲,我知道做父母对儿女的那份心,能理解他。而且我觉得,能对自己亲人尽责任,有耐心的人,也是值得信任的人。
我点了点头说,等你。
他什么话都没说,只伸出手握住我的手,用力握了握。
那年,媛媛和海海都是16岁。
之前有很多人都给我介绍过对象,早几年,因为我忙着跑车,实在是顾不上,而且我心里,也还是忘不了媛媛她爸。
后来认识了老李,我渐渐觉得,心里就是再怎么忘不了过去,生活还是要继续的。
可能我们这代人,追求的爱情,就是一粥一饭,一灯一窗中,平平淡淡地相依相伴。老李虽然话不多,但他总能给我一种妥妥实实的感觉,和他一起,就觉得踏实。
媛媛的高中,依旧在她初中那个学校。也不是什么省市重点,就是一所普通中学,离我们家不远。
新学年,班里都是熟悉的同学和朋友,所以媛媛的高中生活,开始的很快乐。
海海却不同,老李费了很大的劲儿,才托关系进了一所重点高中。老李说,男孩子一定要读书,不读书,完全没有前途。
海海聪明,就是那种只要用点儿心,成绩就能名列前茅的孩子。
可海海却不是个省心的孩子,贪玩。
虽然进了重点高中,可程度比别的同学都差,又是一个陌生的环境,他竟然开始旷课,跑去上网打游戏。
那段时间,老李每天早上送晚上接地守着。
媛媛上高中的三年里,父亲去世了,我和母亲的旧房拆迁,我的店铺市场搬迁。
事情一件接着一件,难过又琐碎,最辛苦最无力的时候,都是老李第一时间赶到,抱着我安慰,帮着我处理。
与此同时,他还要顾着家里的儿子。海海的学校管理严格,学习压力也大。老李每次在我这儿忙完,只要不是周末都得赶回去,因为第二天还要给儿子做早饭,送儿子上学。
高中毕业,媛媛差了十几分,没考上大学。
我和老李还有她舅舅商量着,在她的分数线可以上的民办大学里,选择了西安的一家专科学校,报了她喜欢的模特专业。
媛媛那时候已长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,身高1米72,一去面试就过了。
我决定就让她上那所学校,虽然学费高昂,但我去学校看了,住宿条件校园环境都非常好,学校的管理也很严格。
从小没有离开过家的女儿,就要一个人去外地上学了,我虽然舍不得,但心里总算是放下了一件大事。
而海海的分数刚过专科录取线,以他们学校的整体水平,和他平时的成绩来说,考得实在不理想。
老李的母亲又在此时住院了,我和媛媛去看望,在医院,第一次见到海海。他不像老李那般黑壮,瘦瘦高高,架着一副眼镜,白皙斯文。
老李让他打招呼喊我秋姨,他扫了我一眼,就转过头去,默不作声。
只看那一眼我就知道,这孩子心里,可能什么都清楚,并不像他爸说的那样,以为一直瞒着他。
老李决定让海海复读,可是海海坚决不从。父子俩每日在家争吵得四邻皆惊,老李每次说起,都气得直叹气。
实在说服不了海海,老李叫前妻来一起做工作。哪知海海竟主动问起他们的关系,海海那孩子不知怎么了,就非要认定他爸和他妈离婚是因为我。
老李解释再三,甚至找出离婚证来给儿子做证明,最后海海说,复读也可以,你们不复婚也可以,条件是老李不能搬出来跟别人结婚。
海海跑去刚出院的奶奶那,不肯回家,老太太情绪激动的抱着孙子抹眼泪。说老李你要敢给我孙儿找个后妈,你就别认我这个妈。
眼看快开学了,海海还是不肯去复读。
我要送女儿去报到,临走前两天,老李来了。他拿着一沓子钱非要塞给我。这些年每次一有什么事儿,老李总要给我拿钱,我一直都不肯收。
我的劳保店生意一直都还可以,房子拆迁给了一套,我自己添钱又买了一套。我们娘俩花销也不大,又没什么负担,说实话,够吃够用,还有些存款了。
我知道他是死工资,要照顾海海,还要照顾老母亲,而且他和前妻一直没有分开住,也是等着老房子拆迁。
老李一脸无奈的跟我讲起海海,我听得郁闷,却又心疼孩子。大人的感情纠葛,他个十九岁的孩子怎么能懂,他这么做,也只是想保护他自己的家,不想亲人离散。
老李说,小秋,对不起啊,你再等我一年,行吧?
我没做声。
未完
关注【小楼故事】看下集